立春吃春饼的寓意是迎春。立春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,也叫“咬春”。吃春饼就和咱们在元宵节吃元宵一样,都是一个节日寄托。最早期的时候古人会把春饼放在盘子里,这样就可以称为“春盘”。
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。在一些地区(东北、华北等地区)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,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,一般要卷菜而食。最早,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,成为“春盘”。宋《岁时广记》引唐《四时宝镜》载:“立春日食萝菔、春饼、生菜,号春盘。”
从宋到明清,吃春饼之风日盛,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。明《燕都游览志》载:“凡立春日, (皇帝)于午门赐百官春饼。”到清代,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。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,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。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、祈盼丰收之意。
立春时,大葱冒出的嫩芽,清香脆嫩,特别是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嫩葱先出,人们尝鲜,也是有“咬春”的意思。此外,还讲究吃和菜,就是用时令菜的心,如韭黄、菠黄等切丝,叫“炒和菜”。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,夹在春饼里吃。
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,从头吃到尾,叫“有头有尾”,取吉利的意思。明、清时期,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,春盘改成了小巧玲珑的春卷,不仅是民间的食品,而且成为宫廷的糕点之一。
引言:在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时节,民间经常有着这样的一个风俗,在立春日要吃春饼,这是因为吃春饼象征着吉利,而且吃春饼还是非常有讲究的,要从头到尾吃,这样才能做到有头有尾,有始有终,表达了人们对于来年的期盼。
一、关于春饼的民间故事
其实关于在立春日吃春饼,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,据说是在宋朝的时候,有一位书生叫做陈浩,因为他一心一意想要考取状元,所以他经常专心致志的读书而导致忘了吃饭,他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妻子,看到自己的丈夫总是沉迷读书,她就非常担心丈夫,她就想出了一个方法,就是用一张饼里面包上非常多的蔬菜,这样给丈夫吃就可以当做饭,而且还可以当做菜。
二、春饼中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期盼
就这样陈浩在吃着妻子做的饼,越来越发奋了,在他赴京赶考的时候,他的妻子就做了许多春饼并且用油煎了煎让她的丈夫带在路上吃,在陈浩高中的时候他非常的高兴,并且把妻子制作的干粮送给了考官品尝,考官吃了之后觉得这个饼非常的好吃,并且把它命名为春卷。从此春卷就流入了,每家每户,也逐渐的形成了吃春卷的习俗。
虽然这个故事不知道是否是真的,但是这春卷里面包含着浓浓的情意,也可能是古代的人民想要把自己对于生活对于家人,对于爱人的各种各样的感情,都寄托在这种春卷中,所以他的名声就越来越高。在春天的时候也形成了吃春卷的风俗,寓意着美好的。在春饼里面包裹了非常多早春时节的的蔬菜,这象征着人们迎接春天的喜悦心情。
立春吃春饼是一种习俗,起源于唐朝,有迎春的意思。
立春吃春饼也叫“咬春”。由于立春时,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各种蔬菜发出嫩芽,人们尝鲜,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,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,取名春饼,寓意着五谷丰登,也是春天的象征,并将它互相赠送,取迎春之意。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,将使农苗兴旺、六畜茁壮。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、韭菜的春饼,会使人们更加勤(芹)劳,生命更加长久(韭)。
最早的春饼是与合菜物在一个盘里的,称为“春盘”。关于春盘的记载,可见于周处《风土志》:“正无日俗人拜寿,上五辛盘。五辛者,所以发五脏气也。”这里的五辛盘即春盘。《四时宝镜》说“立春日食萝菔、春饼、生菜,号春盘。”唐宋时,春盘已放在立春日出现。
立春吃春饼生菜等是立春习俗之一,俗称嚼春、咬春或者尝春,立春吃春饼有迎春的寓意。
有记载说宋代宫廷的荠菜迎春饼是丝、金鸡玉燕、备极精巧,每盘值万钱。春饼薄如蝉翼,这里记载的是用稀面在1种平锅上抹一下,即成极薄透明的饼,用来包荠菜馅,然后用油炸出的春卷(又叫春盘)。春饼、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征。
北京人春节吃春饼,这个习俗是怎么由来的?对立春的理解,古籍《群芳谱》中这样解释的:“立,始建也。春气始而建立也。”立春期间,气温、日照、降雨,开始趋于上升、增多。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,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。
在现代人看来,立春不过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除了要吃春饼,立春与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、大暑、大寒……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。
然而在中国古代,立春可是农耕社会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。
从周代开始,立春这一天,上至天子,下至官员,都会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。
如图
按照各地的民俗今日立春,要吃春饼、嚼生萝卜叫"咬春"交相庆贺叫"拜春"乡民们以麦米豆抛打春牛叫"打春";南方农村还有摸牛脚之俗:"摸摸春牛脚,赚钱赚得着。"
如图
春饼,立春的仪式感
中国人对于某个节日最大的尊重,就是给它安排个独特的吃食。而中国人对春天的喜爱,也是从吃开始的。
春饼,就是中国人最家常、最直观迎接春天的方式。
春饼起源于古代的春盘,而食用春盘的习俗源于晋代,最初名为“五辛盘”。五辛盘中盛有五种香辛蔬菜,如大蒜、小蒜、韭菜、芫荽、芸薹等。由于立春时,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各种蔬菜发出嫩芽,人们尝鲜,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,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,取名春饼,寓意着五谷丰登,也是春天的象征,并将它互相赠送,取迎春之意。吃春饼有喜迎春季、祈盼丰收之意。吃春饼时,全家围坐一起,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,随吃随拿,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。
如图
立春为什么吃春饼?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,将使农苗兴旺、六畜茁壮。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、韭菜的春饼,会使人们更加勤(芹)劳,生命更加长久(韭)。
立春吃春卷、生菜等是立春习俗之一,俗称嚼春、咬春或者尝春,立春吃春卷有迎春的寓意。
春卷薄如蝉翼,这里记载的是用稀面在1种平锅上抹一下,即成极薄透明的饼,用来包荠菜馅,然后用油炸出的春卷。春饼和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征。每年立春日,大部分人都要吃春饼,南方人吃春卷,名曰“咬春”,吃春饼的习俗,历史悠久。
春卷也叫春饼,除了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以外,还因为春卷里面通常包含了大量春天新鲜的蔬菜,因此营养价值非常高。春卷是用干面皮包馅心,经煎、炸而成。
立春是正月初四,很多人在立春当天都会吃春饼。但问题是春饼皮做好实在太难了,普通人很难做出高品质的春饼皮哦!结果我们只能去外面买春饼了,但这同时也缺少了不少乐趣呢!
那么立春吃春饼/卷是大家公认的,据说南方人过年过节都会吃春卷,就像北方人逢年吃饺子一样。我想,也许是因为春卷也好,饺子也罢,都是将自己的所爱(馅料)包入其中,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口味,然后幸福美满的过年寓意吧。
首先,精面粉倒盆里,把面分成两部分,一半儿浇上开水,马上用筷子使劲儿地搅和,这些烫得半熟的面粉会变成跟疙瘩似的,而另一半则还是干面粉。一盆面先放在边上晾凉了。之后,再倒进去凉水和成一块整面,这样烙出来的饼才有弹性,有咬劲儿。
然后,做剂儿,就跟饺子剂儿差不多,只不过剂儿要切得比包饺子的大不少。两个剂子一组,其中一个沾上一点油,把有油的一面儿和另一个摞在一起,俩一合,按成一张,用擀面杖擀成均匀的小圆饼,越薄越好。把这张两层的薄饼放在铛上烙了,两面儿烙到颜色微微有些发黄,就够火候了。(铁铛上最好不要直接倒油,而是用一块肥肉擦上几下儿,这个小tip很实用,做出来的饼很香)
最后,临吃的时候把烙好的春饼一揭两张,用一只手托上一张饼,先放上酱肘子,北京人吃春饼必须吃天福号的酱肘子,超市里都有,不过立春的时候吃的人多,不太好买。
酱肘子放最下面,然后放上和菜,这里面有讲究,因为酱肘子是冷藏的,和菜的热度刚好可以融化酱肘子的皮,也就是那层肉皮冻似的酱汁儿,最后用烙好的春饼一卷,和菜的香味包裹着酱肘子的醇香,春天的气息充斥在整个口腔,实在是醉了。
发表评论